2025年1月4日上午,有源书院第196次活动在西宁市和园举行。本次主讲人是左克厚教授,继续为我们精讲《论语》微子篇18.1~18.6。
主讲人简介
左克厚,安徽枞阳人。w88优德官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老子书院主讲教授,青海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青海省全民阅读推广人,西宁市员工经典导读中心创办人,西宁市有源书院创办人。著作有《大学中庸导读》《中国美学》《国学经典基础读本》《论语旧注今读》《孟子通讲》《大学中庸通讲》《老子句读》《逍遥游齐物论句读》《论语句读》。
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于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是纣王的庶出兄弟,箕子和比干都是纣王的叔叔,这里有三个问题。第一,孔子不许人为仁人,但却将这三个人称为仁人,原因在于,人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不是一种现实固定的存在,人可以晚节不保,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仁人是对历史人物的称谓,是后人对前人的评价。从孔子的评价中看到,孔子洞悉人”的存在本质。第二,这三个人中,比干倾向于儒家思想、是位铁骨铮铮的君子;而箕子具有随机应变能力;微子却有道家倾向,三人性格不同,应对暴君的方式不同,为什么都称为仁?,仁是爱,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三种不同的爱。爱不只是表扬,更是批评、反抗的爱。爱的越深沉,批评就越多。第三,对暴君暴的新认识,暴君不仅对百姓施暴,对臣子施暴,还对家施暴,对任何妨碍他行使权力的人施暴。第四,暴君身边有三个仁人,也构成了一种善的势力,却毫无办法去限制一个暴君,可见中国文化中一直没有解决如何去有效约束暴君的问题。
18.2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一个人能被罢三次,说明柳下惠为人正直,且非常有能力。面对乱世,柳下惠和孔子的认识不同。孔子志在找到自己内心中的理想国君,而柳下惠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他能认识到国君的本性就是滥用职权,所以出现问题的不是“人”而是“权”。人生来就具备扩张自己权力的意志。柳下惠如此富有哲理的语句也说明,当时对于限制权力无能为力,这也是我国古代最早对于权力问题的反思。世事洞明的背后都是心酸,人还是应该简单点好。
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孔子能在齐国求职,表明孔子那个时代,士人是自由的,他们没有国家观念。类似于现代人在不用的公司间求职。齐国崇尚法制,孔子宣扬儒家仁义,不符合齐国的治国理念,孔子最终被迫离开。
18.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齐国为了阻止鲁国在孔子的辅佐下变得强大使了离间计,送给鲁国一批能歌善舞的女乐。季桓子接受了这些女乐,并与鲁定公一起沉迷于观看歌舞表演,连续三天不上朝处理政事。孔子认为,鲁国的政治环境已经无法继续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因此决定离开鲁国。孔子的离开说明,孔子做官不是为名利,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在世,难免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艰难,而孔子是主动放弃自己的舒适生活,而陷入一种艰难之境,圣人都有这样一种精神品质,释加牟尼、耶稣都是放弃世俗的繁华生活,在困境中走向永生的。
18.5 楚狂接與歌而过孔子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接舆以“凤兮凤兮”开篇表明对孔子的尊重。以歌声劝谏,显得自然,他劝告孔子在乱世中选择隐退,不要继续从政。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告诉孔子,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但未来还有机会改正,暗示孔子应该放弃入世的努力,选择隐居避世。“孔子下,欲与之言”,说明孔子也很尊重隐士,孔子为什么很尊重隐士呢?因为隐士有高尚的人格,他们也曾经热心于改进社会,他们原本是同路人。另外,孔子内心也有道家倾向。
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日:“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与隐士长沮、桀溺的对话说明,隐士们是非常了解孔子及其弟子们。隐士们对世事的看法很冷静,很理性,很深刻,他们劝孔子及其弟子要做避世之士,不要做避人之士。孔子以“鸟兽不可与同样,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回应了隐士对他的指责。他知道社会黑暗,正因为知道,所以才不人,才有责任传道弘道,使社会变易太平盛世。他也选择不离开人群,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社会。
左克厚教授为我们详细阐释了《论语·微子篇》中的深刻思想,通过孔子及其弟子与隐士的对话,展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对社会责任和个人修养的重视。有源书院第196次会讲活动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