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日上午九点,有源书院第138次会讲在线上如期举办,此次会讲主讲人是林佳老师,主题为《马尔克斯和他的魔幻世界》。
主讲人介绍
林佳,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w88优德官网外国文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精读、比较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专题、拉美文学选读、西方女性文学、英美戏剧、西方文学名著与电影等。
一、马尔克斯生平简介
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13岁时,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井加入自由党。
1948年,内战,中途辗学。不久,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
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二、马尔克斯创作经历
短篇小说集4本:《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中篇\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文学剧本:《绑架》;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米格尔.利廷历险记》
3.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的体现:
神话传说的移植
艺术创作手法的夸张
荒诞性的描写
预言式的剧情
轮回时观的叙述
语言直观、简约、幽默
(2)现实的体现:
史实性的叙述
作家自己的现实生活
拉美自然中的现实
家族、民族的现实
4、孤独
(1)“孤独”在作品中的表现
人物个性
人物行为
地域、民族的孤独
(2)“孤独”的内涵
孤独的历史意义: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孤独的现实意义:孤独是面对丑恶现实采取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
孤独的哲学意义:宿命、重复、循环
四、叙述学视角下的《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一)、叙述层
第一层:“我”的叙述
第二层:小镇众多当事人的讲述
分层的效果:“我”在第二层所处的时间居多,使得“我”更多成为一个记录者和证明者,这强化了小说的真实感,读者更容易进入小说的叙事“世界”当中。以此来反观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
(二)、叙述顺序—错时
错时的效果:将叙事中心从“凶杀案”转移到“事先张扬”的过程;引出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何以能够得以实施这一问题。
(三)、叙述元素的合谋—文本的批判性
看客形象:我、整个小镇的人。
沉默的大多数:发生之前的沉默、将要发生之时的沉默、发生之后的沉默。
孤立、不团结、孤独的关系模式:神父、屠户、“我们”。
(四)、叙述伦理—叙述者的权力
1.所有的叙述作品都是“道德教诲的”
(1)"我"避免"我"的家人掺杂在这场道德的舆论当中;
(2)在"我"的述中,整体上圣地亚哥处于弱势和无的地位,容易地获得读者的怜悯。
(3)两个同是受害者的关键人物从未担当过叙述者
2.叙事本身及其带来的思考比答案更重要
.有些答案我们早已知道(比如谁将行凶、谁将被杀害)
.有些答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比如谁夺走了安赫拉的贞洁)
但是,事先知晓的关于事件的答案没有减少阅读的欲望,读后也不会因最终的悬念而懊恼。因为一种因叙事带来的存在和思考,远比答案本身重要的多。
时间飞逝,短短三个小时林老师以严谨的逻辑和形象具体的图片向书友们详细的介绍了《马尔克斯和他的魔幻世界》。通过老师的讲解,书友们对于马尔克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最后,友们用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对老师的精彩讲座表达真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