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有源书院第132次会讲

发布时间:2022-10-18来源:w88优德官网 浏览次数: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九点,有源书院第132次会讲在线上如期举行,此次会讲主讲人是周密教授,主题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几点思考——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主讲人介绍:

周密,教育学教授 ,曾获:“小岛奖励金”、“青海省高等学校教学竞赛优秀奖”、“青海省家庭教育指导先进工作者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先进个人”、明德基金会“明德教师奖”、首批“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西宁城中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青海省家庭教育教师团成员;2021年 青海省“教书育人”楷模,发表论文多篇,参编主编专著3部,参与教育部省级校级课题多项。

一、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沿革的梳理

1、1997年之前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忠诚事业、热爱员工、团结协作、严于律己

2、1997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员工、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员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4、2018年11月8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了新时代各级各类教师的职业行为规范,划定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底线,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5、《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018)的基本内容

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员工、 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 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

6、《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核心理念

准则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开展学习、开展教育、开展德育的风向标;

准则可以结合本地区和本学校的实际进行细化,以此作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抓手;

准则要求同时融合在教师的教书育人和生活方式中;

准则要求同时整合于教师的每日课堂和学校管理者的日常管理中;

准则可以作为教师聘用、聘任、考核、推优、评先、奖励等工作的考核参考文件;

二、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

思考1:为什么教师职业道德备受社会及大众的关注?是什么原因让教师职业道德“被关注”“被评判”?

客观原因:

1.自媒体“井喷式”的发展导致信息的易记录、传播快、受众多、影响大;

2.家庭教焦虑导致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过敏与苛责;

3.社会及其大众对教师职业的情感特别复杂;

主观原因:

1.持续的课程与教学变革产生的压力

2.特殊情况(疫情)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3.教师职业角色的复杂性等

思考2:师德提升难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系吗?

教师专业发展的构成要素

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类知识、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

专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学习活动组织能力、员工学习的评价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

专业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的态度、对员工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

思考3:教师职业道德是如何发展的?

师德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与教师职业以外生存水平、生活方式的融合)

师德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多元的、非线性的、没有固定的模式)

师德的发展不是封闭的(与社会及其大众道德的发展息息相关)

师德的发展不是没有原生出处的

思考4:如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生框架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专业品质的内涵:教师对教育、对自己、对员工的基本态度

对教育的态度:教师对教育的认知、情感以及伴随的行为

对自己的态度

1、教师对自己以及其职业的认知

2、教师对自己以及其职业的情感

3、教师对自己以及其职业采取的行为

对待员工的态度

1、对员工的认知(人性、可塑性、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发展水平的不可限量性

2、对员工的情感(接纳、宽容、仁慈)

3、对员工的教育行为(指向发展与未来)

三、师德的本质是什么?

师德再定义: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修养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精神品质,其主旨在于教师一切的行为都以员工的发展为至高无上的职业追求。

短短的三个小时内,周老师向我们详细地阐释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发展以及对其的思考。各位书友都受益颇深。最后,全体书友向周老师行拱手礼,有源书院第132次会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w88优德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