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上午九点,有源书院第117次会讲在线上、线下如期举行,此次会讲主讲人是杜常顺老师,主题是简说藏传佛教。
杜常顺,w88win优德“藏区历史与多民族繁荣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区域与民族宗教历史。
一、佛教的起源和特点
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并且支系繁多,具有复杂性和神秘性的特点。
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是因为其有很强的地域和文化的适应性,佛教传播到哪,都能够很好地和当地文化结合起来,然后在当地扎根,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中国佛教的组成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也是中国佛教里面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中国的佛教分成三大部分:汉传佛教、藏传佛、南传佛教。
三、宗教的组成
1.信仰,宗教的信仰是以神为核心的。
2.教义和仪轨,围绕这个神灵要形成它的教义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仪轨。
3.宗教组织,宗教组织就是宗教的社会载体啊,包括寺院、僧团。
藏传佛教与宗教组成也是一样的,也是由信仰、教义、仪轨和宗教组织组成的。
四、藏传佛教称呼的发展
1.藏传佛教历史称呼的发展
藏传佛教,有很多的旧称和别称,因为藏传佛教是在公元十世纪、十一世纪形成的。藏传佛教形成以后,它有很多的在历史时期内有很多的称呼,这种称呼主要指的是,中原汉人对他们的一些叫法:唐朝和宋朝期间藏传佛教被称为胡僧教,民国时期被称为喇嘛教的叫法比较流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称为藏传佛教的叫法比较流行。
2.藏传佛教为什么叫藏传佛教
首先,是因为藏传佛教是在藏地产生的,并且在藏族当中传播流行。其次,是因为它所使用的宗教语言和文字是藏语和藏文,所以被称之为藏传佛教。
五、藏传佛教的特点
1.藏传佛教的教义
西北民族大学的多识教授认为藏传佛教的教义就是爱心当中的智慧。
简单地说藏传佛教是以小乘上座部的戒行、大乘显宗的慈悲菩萨行和金刚密乘的禅定修证妙法相结合的快速成佛的方便法门。这是他跟藏传佛教从教育层面给出的一个定义。它的教义原则是“外修声闻戒”、“内修菩萨行”、“密修金刚禅”。
(1)外修声闻戒。就是要把戒律修好,就像小乘上座部的戒行,佛的四众弟子(在家的、出家的)各有各的戒律。
(2)内修菩萨行。大乘菩萨行指的就是大乘教里的菩提心,即利众的思想,一切都是为了众生的幸福、为了度脱苦难中的众生。菩提心是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
(3)密修金刚禅。就是在上面两种修行的基础上,再修金刚禅。金刚禅就是密法。金刚禅是无上密中的生成次第和圆满次第。
2.藏传佛教的特点
(1)大小乘兼学
(2)显密双修
(3)践行并重
(4)本教文化元素
3.藏传佛教与其他佛教的不同
(1)宗教领袖上的法位传承制度不同。例如格鲁派的传承制度早期与后期就不同。早期按照血缘关系传承的,主要的传承方式叔侄传承;后期按照活佛转世制度
(2)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
(3)藏传佛教四续俱全。
(4)名目繁多、造像繁复
(5)政教合一
六、藏传佛教的历史发展
佛教在藏族历史上分为两个时期:前弘期、后弘期。两个时期以公元十世纪为分界线。
一、松赞干布时期 松赞干布是吐蕃(西藏)的第三十二代赞普(国王),他很有作为,四处征战,用武力扩张疆土,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使吐蕃逐渐强盛。松赞干布也很重视文化,专门派人到印度学习,回来后创造了藏文。佛教也在此时大规模地、正式地传入西藏。
二、赤松德赞时期 松赞干布以后的几代赞普对佛教事业没有什么发展。公元766年,赤松德赞建立了西藏的第一座正规寺庙——桑耶寺,这是佛教初步战胜苯教的成果,标志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至此,佛教在西藏初具规模,压倒苯教,处于统治地位,为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热巴巾时期 他为了翻译佛经,极力推行藏文规范化运动,其初衷虽在弘法,但使藏文规范化了,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极大。热巴巾强令七户人家供养一名僧人。
四、黑暗时期 随后藏族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灭佛活动,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也叫藏传佛教的黑暗时期。
五、后弘期 十世纪、十一世纪藏传佛教迎来了一系列的复兴举措。
短短的三个小时内,杜老师向我们详细地阐释了藏传佛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与汉传佛教的不同。各位书友都受益颇深。最后,全体书友向杜老师行拱手礼,有源书院第117次会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